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中小學生游泳教育試點工作行動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引導和鼓勵中小學生學習游泳安全知識、掌握游泳技能、增強身體素質,有效遏制學生溺水事件的發生。結合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方案》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體育的重要論述和視察江西時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為本,落實“五育并舉”,以開展游泳教育為抓手,聚焦學生體質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中小學校體育工作,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把安全作為第一要務,以有效遏制中小學生溺水事件發生為目標,在全縣中小學校普及游泳安全知識和游泳技能,生存技能及急救能力,使中小學生掌握游泳技能并終身受益,快樂健康成長。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目標導向。強化游泳安全教育和游泳技能培訓,讓中小學畢業生人人學會安全游泳,學生體質不斷增強,學生溺水事件持續減少。
2.統籌協調推進。以政府為主導、學校為主體,創新工作機制,整合各方資源,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多方聯動、統籌推進的工作合力。立足當前實際,著眼長遠發展,科學制定規劃,不斷創造條件,積極探索校內教育與校外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破解工作中的問題。
3.強化安全管控。堅持“安全第一”原則,建立健全游泳教育安全工作責任體系、制度體系和保障體系,制定并落實游泳教育安全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加強風險管控,確保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安全有序開展。
4.遵循學防結合。把游泳教育與防溺水工作有機結合,在培養學生游泳技能的同時,加強預防溺水、游泳安全、溺水急救等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教育。
(三)工作目標
在全縣范圍內全面推進中小學生“學游泳、防溺水、強體質”系統教育工程。到2025年,全面普及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建成36個游泳池(館),每個鄉(鎮)至少建有1個游泳池館;配齊設施設備,按規定配置醫務人員和兼職游泳指導員及救生員;完成救生員、救護員和中小學生游泳知識培訓;中小學校開設游泳課程,實現“全縣中小學畢業生人人學會安全游泳”的工作目標。
按照“先小學后中學、幼兒園,先城區后鄉鎮”原則,2022年,新建6個游泳池(館),城區所有小學四至六年級、信豐一中(高中)開設游泳課;2023年,新建22個游泳池(館),城區所有小學一至六年級、所有高中、城區初中七年級、鄉(鎮)小學四至六年級開設游泳課;2024年,新建8個游泳池(館),所有小學、城區初中、鄉(鎮)初中七年級、公辦幼兒園大班開設游泳課;2025年,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面開設游泳課,實現全縣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常態化,形成體系健全、制度完善、體教融合、充滿活力的中小學生游泳教育發展格局。
二、《工作方案》的主要任務
(一)推進游泳教育體系建設
1.加強游泳教育教學。落實《江西省中小學生安全游泳教育教學大綱和訓練指南》,將學游泳與防溺水有機結合,教育學生用正確的方式應對可能出現的危險,重點加強游泳安全、預防溺水、應急救生等知識教育和游泳技能培養。對照上級游泳考核評分體系及達標標準,縣教體局負責對學校游泳教育工作考核,將游泳教育納入目標管理評估內容,并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重要內容。
2.加強教學資源開發。各學校要積極開發和利用相關教學資源,豐富游泳教學內容,加強游泳技能訓練和游泳安全演練,提升游泳教育效果。結合實際,可依托校內師資自主開展游泳教育,也可由縣教體局牽頭,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或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第三方培訓機構提供游泳教育服務。
3.加強游泳教學訓練。在校內開展游泳教育的學校,要依據游泳教學大綱和訓練指南,按照總數不少于10個課時(每課時90分鐘)的標準開展實踐教學,加強游泳安全知識教育,強化游泳技能訓練并組織游泳達標考核。在校外開展游泳教育的學校,須選擇經縣教體局授權從事中小學生游泳教育的正規培訓機構,由培訓機構依據游泳教學大綱和訓練指南開展理論授課和現場教學,并在學校的監督下組織游泳達標考核。開展校內、校外游泳教育,均須配齊合格的專業師資,進行游泳技能現場教學時,游泳教練與學生的比例不超過1:20,同時現場應配備符合規定數量的救生員和醫護人員。有校內游泳池的城區學校,要利用下午課后延時服務和雙休日、寒暑假等時間,為有需求的學生提供游泳技能培訓課后服務。學??赏ㄟ^布置暑期體育作業等形式,引導和鼓勵學生到規范場地學習掌握游泳技能。
4.加強游泳教學安全。狠抓游泳安全教育,開展游泳培訓必須在水質達標、水深不超過1.2米的游泳池進行,嚴禁組織中小學生到池塘、水庫、河流等不安全水域開展游泳培訓,尤其是要教育引導農村學校學生遠離“野塘”和風險水域,防范溺水事件發生。建立健全中小學生游泳培訓場地管理制度,督促指導相關學校和游泳培訓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對場地、設施、器材及衛生進行管理和維護,配齊專用的安全保護用具,重點做好游泳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確保措施、設備、人員全部到位。委托培訓機構開展校外游泳教育,須將安全保障尤其是鄉(鎮)學校學生培訓的往返交通安全等作為協議的重要內容,全程加強監督管理。要完善保險制度,提升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安全保障水平,解除學生、家長和學校的后顧之憂。
(二)加快游泳場地設施建設
1.統籌建設游泳場地設施。縣教體局要因地制宜制定游泳場地建設方案,統籌整合利用各類資源、采取多種形式加快游泳場地設施建設。有條件的學??稍谛冉ㄔO游泳池(館),校內不具備條件的可選擇在學生人數較多、地理環境較好且輻射范圍較大的學校及周邊建設游泳池(館),方便學生就近接受游泳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支持游泳教育工作,籌集社會資金自建游泳池,服務中小學生游泳教育。
2.開通游泳池建設綠色通道。縣自然資源局要將游泳場館項目用地優先納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游泳場館項目所涉及的立項、用地、建設流程審批等工作,要納入綠色通道加快審批辦理,尤其要加快項目用地供應。對非盈利性游泳場館建設項目,符合相關規定的可按照無償劃撥的方式供應土地。在校內建設“拼裝式”游泳池應簡化手續,符合條件的可按臨時建筑程序或采購程序報批。
(三)加強游泳師資隊伍建設
1.多渠道配備師資。將中小學體育(游泳)教師招聘列入縣教師招聘計劃,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游泳)證》作為招錄必備條件之一??h教體局要制定并落實游泳教練配置計劃,充分挖掘現有師資潛力,鼓勵有游泳特長的其他學科教師在考取相關資格證書后兼職從事游泳教學工作,努力建設專兼結合的游泳師資隊伍;要加強對游泳社會培訓機構的行業監管,充分發揮縣冬泳協會作用,建立一支游泳教練、救生員志愿隊伍。
2.多途徑培養培訓師資。鼓勵學校體育教師和有游泳特長的其他學科教師,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游泳師資培訓,縣教體局、縣紅十字會等部門要發揮自身優勢配合做好游泳師資培訓,爭取在4年內完成200名游泳教練和救生員的培訓任務。游泳教學和培訓從業人員全面實行持證上崗,游泳教練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游泳)證》,救生員要有《游泳救生員證》,屬于教師的要有教師資格證,所有人員都要持有健康證。
3.多方面激勵師資隊伍。建立教師長期從事游泳教育的激勵機制,保障游泳教師在職務評聘、評優表彰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教師組織學生參加課后游泳活動、課余游泳訓練、游泳競賽等應計算工作量,參加游泳培訓的教師按相應學時計入培訓學分。
三、《工作方案》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更好地推進我縣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的開展,成立以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教體局主要負責同志為副組長,縣教體局、縣財政局、縣發改委、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縣衛健委、縣紅十字會、縣水利局、信豐生態環保局、各鄉(鎮)政府等單位為成員的信豐縣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全縣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教體局,由縣教體局分管負責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
(二)明確工作職責。縣教體局負責牽頭協調全縣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具體落實好游泳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管理工作;加強技術指導、行業支持和相關服務。縣財政局負責做好開展中小學生游泳教育資金保障,加強資金管理。縣發改委負責將開展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及新建游泳(館)設施列入全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計劃,統籌推進相關項目建設。縣自然資源局負責做好游泳場地設施項目用地保障工作。縣住建局負責學校新建游泳池(館)指導工作。縣衛健委負責游泳池(館)的衛生監管及突發事件的應急救護工作。縣紅十字會負責中小學校教師職工的紅十字救護員培訓,開展普及性中小學生防溺水安全教育等應急救護知識宣傳工作。縣水利局負責做好用水保障,調配水資源,滿足用水需求。信豐生態環境局負責游泳場地排污和環評工作。鄉(鎮)政府配合縣教體局做好游泳池的建設、管理等相關工作。各學校負責建立相應的游泳教育工作機制,校長是普及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責落實工作計劃和任務分工。
(三)落實經費保障。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方籌措支持中小學生游泳教育的經費投入機制??h財政局在相關教育經費中對中小學生游泳教育給予適當傾斜,統籌保障學校開展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舉辦縣級游泳師資培訓班、開展全縣中小學生游泳比賽等所需經費。積極發動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游泳俱樂部等支持游泳教育工作。
(四)開展督導評估。將落實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各項任務列為對縣教體局和學校主要負責人業績考核的評價指標,列為對學校的年度考核內容。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聯合相關部門,對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各項任務落實情況開展督查工作,重點對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場地的水質、人員、設施設備、監護措施、應急演練等進行安全督導檢查,同時加強對離校參加游泳技能培學生的交通、飲食、住宿等各方面的安全督導。
(五)營造輿論環境。宣傳部門和新聞媒體要創新宣傳方式和途徑,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通過專題宣傳、公益廣告等方式廣泛宣傳開展中小學生游泳教育的重要意義和育人功能,正確引導學校、學生、家長、社會積極參與和支持中小學生游泳教育工作,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中小學生游泳教育的輿論環境和良好氛圍,掀起“學游泳、防溺水、懂自救”的熱潮。